雇主品牌是什麼?如何透過內容行銷策略獲取潛力人才
「雇主品牌」指的是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定位,擁有較高員工忠誠度、人力資源市場知名度、人才吸引力等,讓企業能夠在招募時脫穎而出,獲得更多潛力人才。
本篇文章將應用我和 LinkedIn 台灣區代表 Alex 對談的內容,統整台灣企業常用的招募方式,包含:官方管道經營、社群操作、就職博覽會和實習計畫,再利用招募漏斗為你健檢改進方向,讓投遞企業的人才質量都增加。
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好的雇主品牌吧!
或者你也可以聯繫我,目前我與數位人才服務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 合作雇主品牌服務與解決方案。
行銷漏斗看招募方法
過往的人力銀行提供的價值在於「企業人才需求」和「求職者與技能」之間的媒合,在沒有網路和社群的時候,兩者資訊落差極大,造成想找人的企業和想找工作的個人,必須透過人才媒合平台找到合適的工作。(獵人頭、內推轉介另外討論)
現在網路社群的時代中,單純的人力銀行已無法滿足招募需求,而是走向多接觸、多管道的招募方式。談到雇主品牌,我們就先來談談品牌的概念,如何應用在招募方法呢?
單純的人力銀行已無法滿足招募需求
如果你是品牌行銷相關工作者,相信對於行銷漏斗一定不陌生吧!從最上面到下方分別為:Acquisition (觸及)、Activation (活躍)、Retention (留存)、Revenue (營收)、Referral (推薦),就如同潛在客戶,從第一次接觸到企業品牌後,逐步成為粉絲並且持續關注,最後成為付費顧客,甚至願意主動分享的過程。
為什麼是一個漏斗的形狀呢?主要表達隨著涉入程度越高,留下的人也越少。
招募人才不也是如此嗎?
我們套用行銷漏斗來看招募方法。
簡單說明一下這個漏斗的流程,就會是求職者通過企業雇主品牌大量曝光的管道,被吸引或是引發興趣。在還沒有正式成為員工之前,透過線上或線下的良好體驗成為活躍粉絲。
但是要注意的是,作為長期經營為目的的招募計畫,是否能持續留存並且在招募時發揮作用,才是最主要的目的。
Acquisition (觸及)
吸引潛在人才,達到雇主品牌的曝光
通常是求職者接觸企業的第一個方式 (但不僅限於唯一的方式),常用形式為經營官方頻道、參與學生活動等,必須要注意定位是否清晰,以及是否有一致性的調性 (視覺、語言、文化等),才不會讓求職者混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你有使用廣告投放的話,切記導流的目的地為何,並且有明確的 CTA,才能讓求職者找到明確的資訊。
舉例來說,國泰金控、台灣柏朗使用 Facebook 臉書專頁、LinkedIn Company Page、Line@ 等方法,你可以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案例作法。
Activation (活躍)
潛在員工透過良好體驗成為活躍粉絲
光有基礎資訊是不夠的,你必須先讓潛在人才成為企業的粉絲 (或至少一部份人),才能更進一步從認識到喜歡,最後採取投遞履歷的行動。
常用形式為社群運作、影音訪談員工、部落格。相比上一階段的獲得曝光,通常此階段是更深入的理解企業運作,並且從各方面資訊廣泛認識企業。
舉例來說,聯發科、MAYO 用影音訪談員工;Yourator、25Sprout 的部落格經營;奧美、Dcard、KKBOX 參與相關主題社群運作。你可以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案例作法。
Retention (留存)
追蹤並持續關注企業消息
成為粉絲之後,我們希望潛力人才能夠持續關注企業,不論任何原因導致目前人才還沒有投遞履歷,但長期來看仍是重要的人才庫培養。
常用的形式為透過企業參訪 (企業開箱) 讓求職者體驗職場環境,業師計畫則是讓求職者能短期接觸企業高管,體驗管理風格以及是否互相適合。
舉例來說,Pinkoi、Gogoro 舉辦企業參訪或業師計畫。你可以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案例作法。
Revenue (營收)
投遞履歷成為實習生或是員工
在這裡算是收網的階段,常用的方式包含線下就業博覽會,公告出今年的職缺資訊,另外也經常看到企業透過實習和試用方法,吸引求職者先用較低風險的方式加入團隊。
在社群時代中,職缺資訊不一定只能在人力銀行公布,可以透過 LinkedIn、Facebook 等方式向群眾溝通,我建議既然要用社群溝通,那麼你就應該針對社群平台特性調整用詞,比方說 LinkedIn 可以展現專業特質和企業文化、IG 則是可以適度詼諧方式吸引目光。
舉例來說,透過贊助攤位與學生接觸,雙向的意見交換。你可以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案例作法。
Referral (推薦)
主動推薦更多人成為公司員工
這裡和內推不完全一樣,而是員工打從心底想要推薦企業給身邊的人 (即使沒有獎金等),常見的形式是企業透過各種活動讓員工參與,並對該活動產生認同或是成就感,進而主動分享職場上的好。
舉例來說,17Media、iKala 激勵員工參與,進而主動分享工作環境與職缺。你可以點擊連結了解更多案例作法。
雇主品牌怎麼做 ?更多案例在這裡
寫在 B2B 內容行銷策略之後,我將類似概念應用在雇主品牌,對於企業爭取下一世代競爭力將有長期的幫助。
或者你也可以聯繫我,目前我與數位人才服務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 合作雇主品牌服務與解決方案。
歡迎點擊以下文章,補足之前尚未閱讀的資訊,或是期待下一篇文章的案例講解:
一起探索雇主品牌的各種可能性。